昨日,2020中國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行,2020中國人工智能大賽成果如期發布,28個團隊分別獲得人工智能競賽A級和B級證書,15個項目獲評“AI創新之星”。廈企取得不錯賽績,其中來自我市的安勝網絡科技、快商通獲得中國人工智能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大賽(年度)A級證書,美柚獲得中國人工智能語言與知識技術大賽(季度)A級證書,美亞柏科、廈門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院獲得本屆“創新之星”項目。
比賽項目接地氣 188支隊伍報名參賽
本屆人工智能大賽包括多媒體信息技術識別大賽、語言與知識技術競賽兩項賽事,吸引了依圖、網易、阿里等人工智能技術領先企業,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計算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單位參與。最后,188支隊伍報名參加277個比賽項目,項目涉及人工智能多媒體領域多個前沿技術方向,貼近實際應用場景、綜合性強。大賽采用了“廈門專有云+安全屋”作為在線競賽環境,廈門為大賽搭建了全新云平臺,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基礎資源等算力環境,既便于參賽選手遠程參加比賽,又保證數據安全不泄漏。
本次大賽對上屆比賽項目進行梳理合并,不僅更接地氣且兼顧前沿技術探索。清華大學教授、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人工智能聯盟專家組專家朱小燕說,本次大賽合并了“印刷文本OCR(光學字符識別)”和“手寫文本OCR”兩個賽項,要求參賽隊伍同時識別印刷體和手寫體文字,實現復雜場景下的文本識別。此外,大賽還緊跟當前技術發展趨勢,新增了“視頻深度偽造檢測”與“音頻深度偽造檢測”賽項,為未來多媒體信息鑒偽儲備技術能力。
參賽隊伍實力強大 新穎前沿技術創新涌現
朱小燕在點評中頻頻為本次參賽隊伍的實力點贊,她說,在復雜場景OCR、特定行為識別等項目中,排名靠前的隊伍與同類國際頂尖賽事進行橫向比較,成績都十分具有競爭力。在個人賽第二階段,第二名參賽者的最終成績相較第一名僅差0.01,“戰況”激烈,最終成績較預期提升了4%的識別準確率。團體賽況相較個人賽顯得更加殘酷,95%的參賽團隊得分高于官方基線系統成績,排名前三的團隊展現出了超一流的機器閱讀理解技術,準確率較預期提升了6%。
參賽團隊比賽思路緊跟應用學術界的最新進展,大賽涌現出了許多新穎、前沿的技術創新。據了解,在多媒體信息技術識別大賽視頻深度偽造檢測項目中,第一名隊伍通過引入自監督預訓練技術,應用先進的數據增強方案,并重新設計了訓練方法,從而增強了檢測模型對不同清晰度、分辨率數據的泛化能力。此外,還針對多種人臉偽造算法構建大規模檢測模型備選庫,并設計了基于知識蒸餾的多模型融合方法,最終大幅提升偽造視頻檢測能力。
朱小燕說,通過競賽,摸清了國內人工智能行業的技術成熟度現狀,為今后的政策引導、市場引領等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她希望,大賽能夠逐步成為引領人工智能發展方向、與行業應用深度融合的平臺。
【同步】
10個項目落地廈門 總投資40億元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昨日,2020中國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上,我市現場進行10個項目簽約,總投資40億元,涵蓋人工智能基礎、技術、應用及業務合作各領域。
作為全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地區之一,我市把人工智能作為優先發展方向,具備良好發展基礎。當前,我市正朝著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方向大步邁進,致力于成為國內AI城市樣板和全球人工智能密度最高的城市。
“我們看重廈門的制度和應用場景優勢。”博云視覺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杰博士告訴記者,他們簽約落地廈門,計劃在廈門投資5億元左右,將圍繞人工智能數字視網膜技術標準體系,研發自主可控的、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軟硬件技術,賦能社會治理和智能制造領域,構建從“標準-算法-設備-應用”的端到端人工智能產業新集群,助力廈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園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昨日,廈門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院、廈門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在論壇上揭牌。據介紹,廈門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院是由醫渡云、安恒信息、廈門瑞為、優刻得、柏科匯銀共同發起成立的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集合業內權威的專家,全方位開展人工智能安全領域研究,加速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打造成為高水平、高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科研機構。廈門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將依托廈門軟件園三期,積極布局數據服務、信息安全、智能安防、生活服務等應用領域,打造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發源地、創新型企業集聚地和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轉化引領區,助力廈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視覺知識對AI發展提供基礎動力
近年來AI熱潮的形成,圖形識別水平的快速提升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潘云鶴在其演講“論視覺知識”中指出,圖像識別技術的突破不僅提高了計算機對人臉、文字、指紋及生物特征、醫學圖片等識別的準確率,而且進一步推動了智能汽車、安全監控、智能交通、機器人、智能制造等廣泛領域的發展。
他通過一系列專業的分析后得出:視覺知識的獨特優點是,具有形象的綜合生成能力、時空比較能力和形象顯示能力。這正是字符知識和深度神經網絡(DNN)所缺乏的,它們能在創造、預測和人機融合等方面對AI新發展提供新的基礎動力。因此,視覺知識的研究會促進發展新的視覺智能,是促進AI2.0取得重要突破的關鍵。接下來,建設視覺知識詞典是重要的,我國應當抓緊組建一個重大而實用的知識平臺。
●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理事長顧建國:人工智能發展促進安防行業升級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發展,安防行業正在逐步升級。顧建國在“把握AI發展機遇,促進安防產業升級”的演講中指出,越來越多實力強大的信息通信、互聯網、AI企業加入,以優秀的算法、架構、算力等賦能安防行業各應用場景,促進了行業智能化的深度轉型和產業升級,且產業鏈重心正在往行業中高端轉移。
顧建國說,對安防行業來講,“十四五”期間既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獲得產業鏈提升的重大機遇。首先,平安建設的持續深入開展,將會帶動新一輪安防系統產品升級換代和深化應用;其次,“智慧城市”“新基建”工程項目建設將步入快車道,與此緊密相關的行業領域將成為新的市場熱點;再次,“一帶一路”倡議將帶動安防國際合作和貿易實現新的發展和增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人工智能學術研究向認知理解轉變
王志勤在演講中指出,今年以來,人工智能應用抗疫成效顯著,在疫情監測分析、人員物資管控、后勤保障、藥品研發、醫療救治、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幅節約人工成本、減少人力消耗、提高防控效率,極大減少病毒感染傳播的風險。隨著新基建的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將深度賦能制造、醫療、交通、教育等行業和領域智能化轉型。
據了解,雖然人工智能上一輪融資熱潮正在漸入低谷,但是學術研究熱情不減,重心正從感知向認知理解轉變。數據顯示,10年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發表的論文總量超過73萬篇,而中國是論文產出量最高的國家,總量超過18萬篇,且占比逐年增加。王志勤指出,今年視覺、語言理解類技術成為研究熱點,且AI開源熱情持續高漲,國內自研框架開源呈爆發之勢。
對于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王志勤建議,要以建設AI新基建為契機,統籌規劃發展布局;要聚焦基礎核心發展短板,加速新型能力建設;要完善治理能力體系建設,法律倫理標準先行。(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