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廈門創新驅動發展主引擎,廈門火炬高新區產業集聚勢頭強勁。來自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火炬高新區在冊企業10140家,今年以來新增企業數2361家,成為我省首個企業數量突破萬家的開發區。
優質項目和企業紛至沓來的背后,是廈門火炬高新區聚焦新模式、新業態,以招商引資撬動高能級產業聚合落地的持續探索。這也是園區深耕營商環境培育結出的碩果。
去年以來,在廈門市“大招商 招大商”戰略的強力推動下,火炬高新區著力招大引強,吸引了廈門制造業史上單體投資最大的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中航鋰電項目、百億級重點項目海辰鋰電池生態項目、浪潮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等落地,通過打造招商強磁場,不斷釋放產業聚鏈成群的新活力。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堅持線上招商、云端洽談,確保招商引資‘不斷鏈’,服務企業‘不斷線’。疫情稍有緩解,我們就繼續加強線下招商,通過展會招商、上門招商、中介機構招商等,不斷拓展招商引資成果。”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力促增量的同時,園區第一時間面向重點企業、“三高”(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和高層次人才企業開展“六必訪”,推動生成“三高”企業增資擴產項目180余個,已完成投資超百億元。同時,幫助企業戰“疫”突圍,促成浪潮采購冠捷顯示器、弘信加入天馬和友達供應鏈等一批本地“三高”企業合作項目。其中,弘信電子與天馬開展新業務合作,每月可新增4000萬元產值。
搶抓疫情防控催生的新機遇,園區美亞柏科、科華恒盛、億聯網絡、網宿科技等一批數字經濟領域企業,發揮自身技術優勢,挖掘疫情防控新的應用場景,研發新產品、新應用,在“數字戰疫”中形成全新的產業吸附效應。(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郭偉 雷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