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跳起摸高,緊盯目標,一天一天地拼,力爭在最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收官戰,創造最優戰績!”近日,在12月提升環境空氣質量工作現場推進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吹響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的“沖刺號角”。
時刻保持戰斗狀態,堅決扛起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政治責任。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各級各相關部門,已連續開展兩輪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和百日沖刺攻堅,取得累累碩果。今年1-11月,我市空氣質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值改善0.43(14.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上升2.4個百分點,六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實現“五降”。
乘勢而上,奮力拔高。接下來,市生態環境局將立足更高站位,以更大決心、更實舉措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確保我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走在全國前列,為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貢獻環保鐵軍力量。
4日下午推進會開始前,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率隊,先后來到湖里區南山學校工地、古地石舊村改造項目、祥嶺路下穿鐵路東側接線工程,現場考察工地揚塵管控的示范項目建設情況。
考察人員的第一站來到湖里區南山學校工地。土石方開挖、渣土運輸、高邊坡施工過程易產生揚塵,在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督指導下,項目部高度重視揚塵管控以及工程機械、運輸車輛的尾氣控制,采取一系列綜合措施,如每日派人員專職進行作業點灑水降塵,土方開挖時實時采用高壓水槍降塵等等,以減少施工揚塵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不僅僅是這個工地,隨后考察的幾個工地同樣嚴格落實濕法作業,及時進行場地平整、覆蓋防塵濾網,有效提升防塵效果。
“城市揚塵污染防治工作,是空氣質量提升工作的一大重點,也是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一環。”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在督促協調各區落實工地揚塵污染防治的同時,他們同步組織了多輪調研,及時總結分析一個階段以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的放矢地提出整改的意見和建議。
現場推進會中,市生態環境局要求各區進一步落實工地揚塵防治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對建設(代建)、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的考評督察,依法查處揚塵污染違法行為;針對按規定無需設置監理單位的拆除等工程,要落實統一委托監理的要求,做好揚塵防治經費保障;要細化考評評分細則,擴大考評通報抄送范圍,強化考評結果應用,并納入企業信用評價管理,切實落實常態化長效化治理。
【點擊】
1-11月我市空氣質量提升成績單
“科目”1
機動車污染防治
●高排放機動車監管
根據《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限制高排放機動車通行的通告》,7月,全市限行標志牌改造工作已完成。7月以來,我市通過市公安指揮中心監控平臺,抓拍、處罰高排放機動車闖限行862輛。
●實施柴油貨車攻堅戰
加強柴油貨車路檢路查,至11月30日,共遙感監測車輛412.62萬車次,其中疑似超標車輛4.01萬車次,通知車主復檢,復檢不合格的依法處罰。
●環檢機構監督檢查
修訂印發《廈門市機動車排氣監測機構與人員管理辦法》,加大對環檢機構執法檢查力度,至11月30日,共組織現場檢查53家次。在全省率先實施機動車排氣檢測機構記分制管理,有效剎住了違規檢測、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現象。
●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
率先全省開展新購置或轉入本市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日常工作,累計登記18490臺,審核通過18247臺,掛牌18228臺;至11月30日,共查處3起高排放非道路移動工程機械進入禁止使用區域施工案件,處罰1.5萬元,同時,將處罰信息抄送市建設局,納入信用管理。
●落實超標機動車強制報廢要求
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排放超標機動車管理的通告(暫行)》,率先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六十條關于大氣污染物超標機動車強制報廢的有關要求,填補該條款實際層面操作的空白。
●建設機動車管理平臺三期
三期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平臺各項使用功能,生態環境部門通過模塊實時查證、實時作出處罰決定,全面提升機動車環境管理智能化規范化水平,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前沿技術,通過遙感監測、黑煙抓拍、定期檢驗、路檢路查、入戶抽測五大監測手段,為守護“廈門藍”筑起堅實的屏障。
“科目”2
提升鍋爐窯爐整治成效
●工業鍋爐窯爐整治
已完成57臺鍋爐及生活垃圾焚燒爐廢氣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完成85臺重點行業工業爐窯治理。
●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
完成我市重點行業274家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
“科目”3
揮發性有機物整治
●實施精準管控與精準治污
策劃生成10個省級、47個市級VOCs精準減排項目,截至目前已全部按時完成,并通過環保驗收。5-11月在島外重點工業園區與島內重點區域部署4輪VOCs走航觀測,完成3輪,發現濃度異常點位37個,檢查企業67家,發現問題企業8家,立案處罰1起。
●強化示范帶動與幫扶指導
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VOCs污染整治示范企業19家;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專家咨詢會指導42家問題企業開展設施整改提升、開展泄漏檢測修復工作培訓和《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培訓,提升企業污染防控水平。
●鞏固揮發性有機物整治成效
推動企業落實58項自查要求,并確保所有企業全覆蓋;實施測管聯動,1-10月份累計完成157家,發現違法行為18起,立案處罰18件。
“科目”4
“散亂污” 企業綜合整治
持續強化對“散亂污”企業的摸排和清理,建立“散亂污”企業管理長效監管機制。今年以來全市新增排查“散亂污”企業770家,截至目前,完成整治748家,22家整治中。
“科目”5
落實環保網格化監管
今年以來,我市網格員共上報涉大氣類生態環保巡查10.8萬件。其中工業揚塵巡查9.1萬件、露天燒烤263件、垃圾焚燒4488件、機動車冒黑煙780件、非道路移動機械冒黑煙514件、餐飲油煙355件。此外,為進一步提高環保網格化監管水平,我市大力開展市區兩級網格化環保監管平臺升級建設。
【部署】
沖刺空氣質量年度目標
揚塵污染防治是核心任務
今年以來,我市空氣質量總體保持優良水平,“廈門藍”依舊清新醉人。然而,沖刺空氣質量年度目標,依然要下不少工夫。從全國范圍看,秋冬季是形成大氣污染天數最多、強度最烈、持續時間最長的時段,在秋冬季顆粒物濃度上升的情況下,如何化危為機,為決戰決勝藍天保衛戰畫上圓滿句號?推進會上,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布置12月份重點工作任務,擂響戰鼓。
提高站位加速沖刺
奮力打好決勝一戰
“在前兩輪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和百日沖刺攻堅奠定的堅實基礎上,我們一定要通過最后一個月卓有成效的工作,實現藍天保衛戰的決戰決勝。”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稱,打好這場決勝之戰,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它的意義,這不僅事關年度空氣質量目標的實現,更事關三年決勝攻堅戰與“十三五”規劃的圓滿收官。守護“廈門藍”,讓群眾擁有藍天幸福感的同時,也為我市積極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助力。
“12月份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我市平均氣溫偏低,降水量偏少。”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冷空氣活動期間,我市沿海將持續有7-9級東北大風,天氣較為干燥,需重點關注顆粒物傳輸和本地揚塵的管控。在今年最后20多天里,市生態環境局將按周安排計劃、按日推進任務,突出攻堅重點,將揚塵污染防治作為核心任務,按照“五查”聯動工作機制,切實落實落細工地、道路和工業揚塵的污染防治工作。
同時,市生態環境局將攜手各行業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將信用評價制度落到實處;推動各區政府進一步強化屬地責任,不斷加大管控和查處力度,補齊工作短板,不斷攻堅克難,形成大氣污染防治持續高壓態勢,奮力打好決勝一戰。
狠抓時效精準聚焦
加力踢好臨門一腳
與時間賽跑,需要各部門擰成一股繩,凝聚強大合力,加大輕微污染天氣應對力度。接下來,市生態環境局將加大與氣象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強應急響應期間重點區域管控情況的督查通報,利用“廈門藍”微信群和智慧環保App,督促問題整改到位;各駐區生態環境局則將和區屬各部門強化聯動,加大對各類揚塵源的管控力度,把責任落實到部門,細化到網格。
在此基礎上,市生態環境局繼續聚焦難點痛點,在統籌推進工業污染防治、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和移動源污染防治等工作的基礎上,針對道路運輸、建筑施工、裸露地面、道路施工和堆場揚塵等一系列問題,實施精準、精細、精確的管控,確保問題不反彈。同時強化“綠色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增強各級各部門落實空氣質量提升工作要求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把空氣質量提升和“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等重要工作緊密結合,統籌兼顧。
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市生態環境局將努力攻堅克難,加力踢好臨門一腳,實現“彎道超車”。
壓實責任鍛造鐵軍
合力跑好關鍵一棒
越到沖刺階段,越要保持攻堅定力。
接好最后這關鍵一棒,“環保鐵軍”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合力行動起來——行政部門將統籌各方面行政、執法力量,開展隨機抽查、日常巡查、考核督查等多種檢查方式,在精細化管理、常態化監督上下功夫;科研部門將依托科研和技術力量,借助環境管理大數據資源,及時提出管控建議,確保管理部門精準發力,為空氣質量提升提供決策支持;執法部門則結合“長空亮劍”專項行動,強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時段和重點問題的執法檢查力度,采取夜間突擊和測管聯動等方式,在全市重點區域周邊開展多方位、立體化的工作聯動,進一步提升執法檢查的精準性。
最后沖刺階段,“環保鐵軍”將緊握最后一棒,做守護藍天“奔跑者”,以更高站位、更大決心、更實舉措提升環境空氣質量,為決戰決勝藍天保衛戰畫上圓滿句號!(廈門日報記者 王玉婷 許曉婷 通訊員 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