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20年來,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城鄉面貌從“小村鎮”向“新城區”變遷的同時,泉港始終把普惠共享作為最高的民生追求,傾力改善民生,讓新區建設成果惠及全體群眾。
泉港以“缺什么補什么”為導向,每年把80%以上的本級財力投入到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實施就業、安居、幫困、醫保、農保、助學等民生工程,先后建設完成一批學校、衛生、文體、養老等社會事業設施,不斷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數。
社會保障穩步提升,得益于一系列敢為人先的大膽創新。泉港在全省率先實行“先看病后付費”新型診療服務,讓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高位“嫁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資源,組建醫療聯合體、名醫工作站,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福建名醫”,并探索打通“3+2+1+X”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有效推動優質資源下沉,讓廣大群眾真正在家門口享受便捷、安全的省級優質醫療服務。
民生改善的背后,離不開“真金白銀”的大量投入。“救急難”工作被列為全國試點,自2015年實施以來,共發放各類救助金4300多萬元,救助2.2萬多人次,同時創新“505微公益”救助新模式;實行“互聯網+”居家養老助殘服務,建設完成綜合社會福利中心1所、鄉鎮敬老院6所、日間照料中心4個、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7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覆蓋率100%,實現了新農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四個全覆蓋”。
“十三五”以來,泉港累計投入教育建設資金近3.8億元,成批量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校舍新改擴建項目。截至今年秋季,該區已累計完成校舍新改擴建項目49個,新增幼兒園學位2835個、小學學位15050個、初高中學位5840個。大力實施學前教育政府購買服務,有效破解“入園貴”問題,截至2019年秋季,全區共有普惠性民辦幼兒園43所,學前教育普惠率達81.34%。2017年起,實行普通高中免費教育,每年免除學雜費1000萬元以上,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從小學到普通高中階段共12年“普惠制”免費教育。
為打通基層平安建設最后一公里,20年來,泉港持續創新社會治理體系,設立全省首個新型多功能數字化交通崗亭、組建市區第一支摩托車“鐵騎隊”、完成“雪亮工程”四期和城市安全信息系統九期建設、創新形成“源頭治理、多元化解、全程全域、共治共贏”的行政爭議調解機制、開通“莉莉警官”防騙咨詢專線86666110、開展“百名警長進百村”等活動,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著力為群眾撐起“幸福傘”。
幾年來,該區先后獲評全國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法治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均衡區、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區和科技創新百強區、科技進步先進區、科普示范區、平安區、石化產業人才集聚基地等多項國字號、省字號品牌。 (港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