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小作坊食品目錄“允許清單”
泉州市印發小作坊規范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日前,市食安委印發《泉州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規范提升三年行動(2020-2022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通過三年努力,小作坊誠信體系基本建立,小作坊年度普查建檔率達到100%,小作坊年度監督抽檢覆蓋率達到100%,小作坊食品監督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小作坊整體質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閩南特色食品麻粩的制作(陳云青 攝)
嚴格執行“負面清單”
健全小作坊食品目錄管理。《方案》提出,及時完善小作坊食品目錄“允許清單”,對尚未納入泉州市1-4批小作坊允許生產加工食品目錄但屬于當地量廣面大、與當地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或屬于地方傳統特色的小作坊食品品種,要及時按照規定程序向市級市場監管部門進行申報。
同時,嚴格執行小作坊食品目錄“負面清單”,小作坊不得生產經營嬰幼兒輔助食品、乳制品、飲料、即食罐頭、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保健食品,以及國家和我省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探索實施“智慧監管”
《方案》要求,加強小作坊監督檢查,鼓勵各地探索實行小作坊動態監管和“雙隨機”檢查,實施“智慧監管”“互聯網+監管”。
持續開展小作坊分類整治。《方案》提出,對納入目錄管理、尚未取證的小作坊,嚴格實施限期取證,逾期未取證的依法予以查處;對生產高風險食品和非傳統食品的未取證小作坊,嚴格依法查處;對生產傳統低風險食品的尚未納入目錄管理的其他小作坊,嚴格建檔登記,強化監管,及時按規定程序上報市級市場監管部門擬納入小作坊食品目錄。
查處打擊小作坊違規違法行為。《方案》明確,對規定禁止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高風險品種的生產者和“黑作坊”“黑窩點”要依法予以取締。對適用行政拘留或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推進小作坊轉型升級
《方案》鼓勵各地推進小作坊轉型升級,鼓勵小作坊改進設備工藝、加強創新研發,對生產加工條件較好、具備條件的小作坊,引導其申請食品生產許可,推進生產加工規模化和規范化;對生產條件差、產品質量劣、檢查發現問題多、投訴舉報多、質量安全管理水平低的小作坊,通過市場競爭、嚴格監管等措施,倒逼其退出市場。
同時,鼓勵小作坊組建或加入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引導行業協會、合作社發揮行業管理作用。支持小作坊行業制定泉州傳統特色食品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建立完善小作坊衛生規范和產品標準,引導小作坊規范生產經營。
推動集中加工區建設
《方案》指出,探索各具特色的小作坊集聚生產新模式,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小作坊進入集中加工區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活動,逐步實現小作坊生產由少數個體向行業規范提升的轉變。推動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建設,鼓勵建立統一的原料采購、食品檢驗、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全鏈條配套服務,推進生產加工集約化。支持晉江、惠安等地開展小作坊集中加工區試點建設,并逐步在全市推廣實施。
培育小作坊地方特色品牌。《方案》鼓勵發展旅游觀光式特色小作坊項目,支持舉辦小作坊食品博覽會等各種展銷展覽活動。鼓勵小作坊食品參與旅游部門組織的宣傳推介活動,進入旅游景區特產食品專柜。持續開展小作坊示范創建,以點帶面引領和推動小作坊規范發展。
推進小作坊誠信體系建設。《方案》明確,積極宣傳正面典型,大力推介“名優特”小作坊產品,引導發展集聚生產新模式。及時曝光“黑作坊”“黑窩點”,落實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各方積極參與小作坊違法違規行為監督。
今年實現普查建檔全覆蓋
在實施步驟上,《方案》提出,2020年,繼續組織開展小作坊調查摸排,全面完成普查建檔工作,實現普查建檔全覆蓋,實現轄區小作坊年度普查建檔率達到100%,全市通過生產加工條件核準的小作坊不少于400家,在晉江、惠安等地開展小作坊集中加工區試點建設。
同時,力爭2021年底前,基本完善我市小作坊食品目錄建設。全市培育示范食品小作坊不少于50家,建成1-2個小作坊集中加工區。
《方案》指出,到2022年,推動符合條件的小作坊轉型升級,建成若干管理規范、特色鮮明、效益突出的小作坊生產加工園區或集聚區。每個縣(市、區)形成若干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小作坊和食品品牌。小作坊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不合格食品后處理率達到100%。(記者 黃文珍 通訊員 朱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