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提升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和內生力的重要體現,更是引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君山片區在探索和實戰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變“輸血”為“造血”,為實現廣大村民共同富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并將收益反哺村民,實現產業興、群眾富、村財增、農民樂。
交醫保辦寬帶
提升村民幸福感
2日,在君山片區五星村村部,村民陳強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完成了今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操作。
“按照標準,今年我們每個人需要交310元,我們家有五口人,要交1500多元,村里給我們每人都補了210元,這樣,我家只要交500元就可以了。”陳強說。
五星村共有村民558戶,近2000人,幫助村民補貼基本醫保是五星村惠民措施之一,于2016年開始實行,截至目前已補貼137萬元。
“今年是第五年,補貼的費用也從2016年的17萬元,漲到今年的近38萬元。”五星村村委會主任吳禮財說,經過摸底,今年五星村預計需要補貼的人數為1800人。
除了補貼基本醫保,今年,五星村還與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合作,每年每戶補貼300元,為村民免費安裝數字電視、互動點播及無線wifi,為村里常駐的200戶村民補貼三年,村民只要交基本費即可。
“這個舉措很貼心,我們白天要忙農活,喜歡看的電視經常會錯過,現在有了互動點播,空閑的時候就可以調出來重新看。”村民林茂平說。
那么,五星村要如何保障這些民生開支?“我們村的集體財產主要是集體征地款的結余部分放在銀行儲存,還有林地、荒地的出租收益。”吳禮財介紹,五星村還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利用碧海銀灘和石厝資源,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修道路 建公廁
開辟幸福新生活
“村道寬了,路燈亮了,村莊美了。”近日,在君山片區裕藩村,村民陳兆柱說起近年來村里的變化,如數家珍,“大家越過越開心,越過越幸福了。”
裕藩村的改變,要從壯大村集體經濟說起。
君山片區裕藩村黨支部書記施守勇說,裕藩村近年來通過海上養殖租賃、土地出租、閑置校舍出租以及臨時過渡房出租等方式,壯大村集體經濟。
“鍋里滿了,碗里就不缺。”村集體經濟壯大后,裕藩村將集體經濟收入“反哺”到服務群眾、服務發展中,用于建設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讓群眾真正享受到發展集體經濟帶來的紅利。
走在裕藩村西邊道路,一條筆直的水泥路映入眼簾。據悉,這條道路修建于2018年,2019年擴建,擴建后的道路長1.1公里,寬7米,成了村里車輛進出的主要通道。
除了修路,今年,村里還建了兩座公廁。“現在路通了,公廁也有了,村民們收運貨都方便不少,而且到了晚上還有路燈,大家進出都安心。”陳兆柱連連點贊村干部為村民辦的實事。
“經濟發展,最終要讓群眾受益,這些年,我們修道路、裝路燈、建公廁,如今,村里有了大變樣。”施守勇說,路的話,政府補貼了10萬元,村里出了30萬元,還有兩座公廁,政府也補了將近20萬元,村里出了28萬元左右。
今年以來,君山片區積極貫徹實驗區關于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機構改革體制機制優勢,形成片區、處室、村三級任務分解,包片領導、處室負責人、包村領導、村主干四級掛鉤模式,加強上下協調溝通,暢通問題解決渠道,全力推進壯大村集體經濟,順利完成既定目標。
“我們鼓勵各村開展委托貸款,增強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和綜合實力,目前52個行政村已有40個村簽訂了協議,貸款金額超3500萬元,切實盤活村集體資源。”君山片區管理局黨群工作處一級科員歐陽叢珊介紹,目前,君山片區各村主要通過委托貸款、銀行利息、場地出租、養殖海產品,還有停車管理等渠道,增加村財收入,生產收入用于反哺村民,提升村民生活質量。(融媒體記者 林小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