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創新小微出口企業統保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以“保小微”發力穩外貿
做了十幾年外貿工作的王英沒有想到,她在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網頁上的一番簡單操作,沒有繳納任何費用,最終為公司挽回了18.4萬元人民幣的損失。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影響、幫助小微出口企業渡過難關,我省創新小微出口企業統保政策。目前,出口信用保險在我省小微出口企業中的覆蓋率已超過50%,位居全國前列。
一次操作,享受保費全額補助
讓王英受益的,是由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福建信保聯合出臺的2020年度全省小微出口企業統保政策。年出口額在300萬美元以下、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通過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可享受保費全額扶持。
王英所在的福州市圖南易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去年7月成立的小微企業,上年度出口金額僅2萬美元左右。去年10月,公司接洽一個意大利買家,年前出了一部分貨,很快收到付款。
春節后,疫情讓工廠復工時間推遲,好不容易出了貨,卻遲遲收不到貨款。近20萬元的貨款被推諉拖延,公司的資金周轉出現了困難,加上疫情對后續訂單的影響不明朗,“當時一下子慌了,心理壓力真大。”王英回憶。
在微信群里得知針對小微企業的外貿新政后,王英抱著嘗試心態進行了投保。只需要登錄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網頁進行操作,一次完成,需繳納的保費由政府扶持,公司一分錢都不用出,還有福建信保小微專員提供全程指導。
通過理賠綠色通道,從向福建信保進行報損到收到賠付,只用了六七個工作日。王英所在的企業最終獲賠26247美元,折合約18.4萬元人民幣。
貿信聯動,打造普惠金融品牌
小微出口企業是解決就業崗位、出口創匯、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抓手。如何服務好小微企業,是挑戰,也是一道必答題。
除了保費全額扶持,通過省級層面出臺政策,小微企業還獲得了更優惠的保費和更高的賠付額度。據測算,今年以來福建信保小微企業整體短期險費率同比降幅近六成。
為提升小微出口企業對信保政策的知曉率,政策出臺后,福建信保密切聯合商務部門、商協會、銀行等渠道,通過線上培訓、電話、微信、上門拜訪等方式開展“地毯式”政策宣傳。“小微出口護航行動暨福建信保首屆小微客戶服務節”在今年首次舉行,持續開展的送專家、送培訓、送資信、送融資、送理賠等“五送”活動,已實現對全省全部設區市的覆蓋。
據統計,全省(不含廈門,下同)已有3785家符合政策支持條件的小微出口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平臺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累計為小微出口企業提供26.7億美元風險保障,福建信保當年服務小微客戶數突破4000家,同比增長170%。投保受理的小微企業理賠案件30多宗,金額合計超千萬元人民幣,案件數量遠超全年同期。
此外,福建信保還與建行、中行等轄區多家銀行積極探索純信用、純線上保單融資產品,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今年以來,幫助企業獲得融資超過3億元。
“特殊時期,通過信保減費讓利加政府扶持的方式,降低了小微出口企業經營成本和出口風險,從而實現穩外貿、保主體、促發展,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在應對疫情中得到進一步發揮。”福建信保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小帶大,逆周期調節作用明顯
除了為企業在出現風險時“兜底”,出口信保更重要的功能,是發揮“調節器”與“穩定器”作用,切實助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位于將樂的福建省三明草本寶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種植、加工、銷售各類食用菌和中藥材為主業。今年以來在傳統市場依然保持增長的同時,公司在俄羅斯、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表現亮眼,帶動整體出口額大幅增長。
公司經理王攀文表示,在今年的整體外貿形勢下,原本對發展新客戶比較謹慎,有了出口信保的政策保障,他們開拓新市場時顧慮打消了不少。在溝通產品要求、合同合約條款制定、海運貨運等各環節,信保工作人員都提出專業建議,幫助公司規避風險。
今年草本寶藏公司享受的還是免費的信保紅利,但業務規模的擴大,也意味著尾款回收風險的增加。王攀文表示,感受了投保的利好,接下來會根據業務增長情況,即使自付保費,也愿意讓公司多重保障。
全球疫情的持續發展,增加了海外市場風險和海外買家資信的不確定性,渠道有限的小微出口企業較難獲取海外買方的真實信息。對此,中國信保免費推出了“小微資信紅綠燈”。
“小微資信紅綠燈”連接了先進的全球企業信息庫,覆蓋的企業信息數以億計,加上自主研發的智能算法模型,用戶只要關注“中國信保小微企業服務”公眾號就能使用。對于用戶查詢的海外買家,只需要短短幾秒,其交易風險預評估結果就會以交通紅綠黃燈的形式直觀地予以呈現。
在穩外貿的合力之下,我省外貿已呈現快速回穩、持續向好的態勢,1—10月進出口同比增長4.8%。在外貿受到沖擊最明顯的階段,1—7月,通過“單一窗口”平臺投保的3785家小微出口企業累計出口19.5億美元,同比增長21.6%,其中872家企業同比增長超過100%,總體增幅好于全省同期出口數據32.6個百分點。(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